13.认证的通用标准要求毕业生具有什么样的能力和素质?
答:认证标准通过规定的工程专业应该满足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规定了员工在毕业时应具备的:
基本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专业知识技能、终身学习的能力以及健全的人格、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责任感等要求。
这也是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产出为导向”的重要体现。
14.为什么产出导向(outcome-based)是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部分?
答:产出导向(outcome-based)是工程教育认证的重要理念。
(1)依据《华盛顿协议》,毕业要求是评价专业是否满足进入职业能力要求的重要依据,是互认的基础。
(2)认证标准其它部分内容是否满足要求,都要以其对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贡献为依据,也就是对员工能力培养的贡献度。
以员工为中心的工程教育认证的根本目的,是考核“教育产出”(员工学到什么),而非“教育输入”(教师教什么),也就是更加关注教育的结果和产出。
15.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是如何体现持续改进的?
答:工程教育认证制度本身的一大重要特点就是持续改进的质量文化,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同样是贯穿了这种质量持续提高与改进的基本理念。
认证标准并不要求专业目前必须达到一种较高的水平,但要求专业必须对自身在标准要求的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有明确的认识和信息获取的途径。
有明确可行的改进机制和措施,并能跟踪改进之后的效果并收集信息用于下一步的继续改进,这是一种质量持续不断提高的循环式上升过程。
所列的专业应该具有的各种机制、制度、措施,最终都是聚焦执行和落实情况的跟踪、评价与改进。
16.为什么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要求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与社会评价机制?
答:毕业生跟踪反馈与社会评价反映的已受教育对象,是用户和社会对工程教育质量的评价结果,是开展持续改进工作的重要依据。而这部分内容,也是我国高校在建立校内质量保障制度方面的弱项和短板。因此,认证标准特别强调学校要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与社会评价机制,并反馈于专业教育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高。
17.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基本程序有哪些?
答:工程教育认证工作的基本程序包括以下6个阶段:(1)申请和受理;(2)学校自评与提交自评报告;(3)自评报告的审阅;(4)现场考查;(5)审议和做出认证结论;(6)认证状态的保持。
18.申请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条件是什么?
答:(1)申请学校须是经教育部批准或备案、学制不低于四年、以本科教育为主的普通高等学校;(2)其申请认证的专业须是经教育部批准或备案,属于认证协会认证专业领域。已有三届毕业生、以培养工程技术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工科本科专业。